3.1智慧煤礦smart coal mine
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機器人、智慧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慧系統,實現煤礦開拓、採掘(剝)、運輸、通風、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慧化執行。
3.2智慧綜採工作面smart mining face
應用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先進技術,使工作面採煤機、液壓支架、輸送機(含刮板式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可伸縮帶式輸送機)及電液動力裝置等形成具有自主感知、自主決策和自動控制執行的智慧系統,實現工作面落煤、支護、運煤作業工況自適應和工序協調控制。
4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於本檔案。
4G:第四代移動通訊技術(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th-Generation)
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控制器域網(Controller Area Network)
EPA:開放性實時乙太網標準(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ERP: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thernet/IP:乙太網工業協議(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
FF:基金會現場匯流排(Foudation Fieldbus)
LoRa:遠距離無線電(Long Range Radio)
MA:煤礦安全認證(Mei An)
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PROFIBUS:過程現場匯流排(Process Field Bus)
RAID5:分散式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碟結構(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5)
RAM:隨機存取儲存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FID: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S485:非同步通訊介面標準(Recommended Standard 485)
RTPS:實時傳輸協議(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Wi-Fi: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
ZigBee:短距離和低速率下無線通訊技術(ZigBee Technology)
5 智慧煤礦架構
智慧煤礦建設以資訊系統(含基礎設施)為基礎,以網路安全為保障,以資料平臺為支撐,以地質保障、採掘系統、輔助生產系統、礦井安全、經營管理各個業務模組的智慧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實現煤礦各要素和流程的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
6 地質保障
6.1 礦井地理資訊系統
6.1.1 應具有地質、測量、水文等各類圖紙數字化管理系統。
6.1.2 應實現礦井資源/儲量、可採煤層、斷層構造、水文地質、瓦斯地質、工程地質、開採條件等應用視覺化,指導最佳化礦井安全高效綠色建設與生產。
6.1.3 應建立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超前識別地質構造、開採條件異常,為最佳化開採提供地質保障。
6.1.4 宜智慧感知採掘過程中工程地質與標誌地質的差異,自動最佳化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實現資料與模型的雙向聯動。
6.2 探放水智慧監測系統
應實現對探放水作業過程的鑽孔數量、鑽孔位置、鑽孔角度、鑽孔深度、終孔位置、鑽桿鑽進速度等鑽孔資料的智慧感知、分析、驗收功能。
6.3 瓦斯抽採智慧監測系統
應實現對瓦斯抽採作業過程的鑽孔數量、鑽孔位置、鑽孔角度、鑽孔深度、終孔位置、鑽桿鑽進速度,孔內壓裂、割縫、造穴等特殊工藝間距、時間、質量,孔內篩管長度、封孔長度、質量,抽採率等資料的智慧感知、分析、驗收功能。
7 採掘系統
7.1 綜採工作面
7.1.1 採煤機應具備滾筒截割路徑記憶、位置定位、遠端控制、姿態控制功能。
7.1.2 液壓支架應配備電液控制系統,跟隨採煤機在全工作面範圍自動完成支架伸收護幫、移架、推溜、噴霧除塵等動作,應具備遠端控制、支架全姿態監測功能。
7.1.3 刮板輸送機應具有機尾鏈條自動張緊、斷鏈實時監測報警上傳、故障診斷,宜具有煤流負荷檢測及其協同控制功能。
7.1.4 乳化液泵站應具有流量調節功能,實現高壓自動反衝洗、自動配比補液,高低液位自動控制,實現對乳化液的濃度監測;工作面採用遠距離集中供液方式為採區內主要裝置供液,減少裝置列車長度和重量,並可重複服務多個綜採工作面。
7.1.5 綜採工作面裝置應配備礦壓監測系統。
7.1.6 綜採工作面裝置應實現集中、就地和遠端控制,實現採煤機、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協同控制,主要生產流程實現一鍵啟停。
7.1.7 刮板輸送機、採煤機、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應配備自動找直功能。
7.1.8 超前支架、轉載機自移裝置、順槽帶式輸送機自移機尾應配備遙控控制及遠端控制功能。
7.1.9 應配備工作面影片系統。
7.1.10 應配備工作面自動巡檢機器人,實現工作面裝置執行狀況、開採環境、煤流狀態的例行巡檢和異常情況實地巡查。
7.1.11 應配備工作面裝置和人員精確定位系統。
7.1.12 應實現基於工作面精確三維地質模型的數字化割煤。
7.1.13 應實現工作面有人巡視、無人操作的遠端視覺化智慧開採。
7.1.14 宜實現順槽遠端操作、遠端巡視的工作面無人開採。
7.2 掘進工作面
7.2.1 應選用智慧化快速掘進裝備,實現掘支平行快速作業,錨杆自動支護。
7.2.2 裝置應具備無線遙控、遠端監控、視覺化集中控制、記憶截割、人員接近識別、健康診斷,以及工作面環境狀態識別及預警功能。
7.2.3 應實現帶式輸送機機尾自移。
7.2.4 應配備高效除塵系統。
7.2.5 應實現掘、錨、運、探的遠端視覺化操作。
7.2.6 宜實現掘、錨、運、探的自動操作,裝備的精確定位導航。
8 輔助生產系統
8.1 通風系統
8.1.1 主通風機應具有一鍵啟停、反風、倒機功能;具有執行風機故障自動倒機功能,備用風機定期自檢及故障診斷功能。
8.1.2 主通風機應具有線上監測功能,監測供電引數、執行狀態、風量、風壓、振動、溫度等工況引數,以及風機房配電室溫溼度、煙霧等環境引數,具備故障診斷與預警功能。
8.1.3 應具有就地和遠端風量給定與調節功能。
8.1.4 主通風機房、配電室應配置影片影象監視系統。
8.1.5 主通風機房、配電室宜配置機器人巡視裝置。
8.1.6 無人值守通風機房,應設專人巡視,配置門禁系統。
8.1.7 宜實現防爆門遠端狀態監測與控制。
8.1.8 煤及半煤巷區域性通風機應具有調速功能。
8.1.9 區域性通風機應具有故障自動切換功能,當正常工作的區域性通風機故障時,備用區域性通風機能自動啟動,保持區域性通風機能正常通風。
8.1.10 應具備遠端監測區域性通風機執行狀態、環境瓦斯濃度和末端風量功能,並具備遠端控制功能。
8.1.11 區域性通風機地點宜配置影片影象監視裝置。
8.1.12 主要風門應實現自動控制並具有遠端集中控制功能。
8.1.13 應具有遠端監測風門狀態與報警功能。
8.1.14 主要風門宜配置影片影象監視裝置。
8.1.15 主要風窗應具有遠端監測與調節控制功能。
8.1.16 應具備礦井各測風點通風引數遠端監測功能。
8.1.17 宜採用先進的三維通風模擬技術解算並分析礦井通風網路;根據礦井通風網路引數變化,自動調節通風設施(如風門、風窗等),實現礦井風量的合理分配,並保持通風系統的穩定執行。
8.2 主運輸及提升系統
8.2.1 帶式輸送機主驅動應採用軟啟動裝置,具備軟啟動和無級調速功能,多點驅動實現功率平衡。
8.2.2 如有井底緩衝倉則其煤倉煤位應可準確測量,且其給煤機能受帶式輸送機控制系統的自動控制。
8.2.3 沿線煤流應實現分佈狀態實時監測,具有系統自檢功能。
8.2.4 轉載點應具有遠方固定影片監控。
8.2.5 運輸巷宜配備沿線巡檢機器人,遠方監控沿線影片巡視、跑偏、煙霧、瓦斯、託輥溫度、撕帶和煤流等狀態。
8.2.6 主運輸系統應實現煤流平衡。
8.2.7 應具有煤量控制的調速功能和具有上煤倉煤位與帶式輸送機執行閉鎖功能,實現裝煤自動化。
8.2.8 應具備地面和就地集中控制,地面生產中心具有皮帶系統狀態、引數和影片顯示並集中控制。
8.2.9 應實現主煤流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沿線無人作業,有人地面遠端監控。
8.2.10 宜實現主煤流井下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沿線無人作業,地面無人監控,系統智慧化經濟執行。
8.2.11 提升機應具有實時線上監測功能,能監測供電、制動正壓力或油壓、振動、溫度等工況引數及行程、位置、速度執行狀態,具備鋼絲繩芯與閘瓦間隙監測功能,具有故障診斷與預警功能。
8.2.12 提升機房、各水平停車點應配置影片影象監視系統。
8.2.13 主井提升機宜實現無人值守,配置自動裝解除安裝系統,具有自動選擇方向開車、自動控制全程速度及按照預設速度圖自動控制完成一個提升迴圈(自動加減速、到達爬行段自動轉入爬行,自動停車)功能;無人值守提升機房宜配置門禁系統及機器人巡視裝置,並應設專人巡視。
8.2.14 副井提升機應配置打點訊號、自動操車系統,應按照預設速度圖自動控制完成一個提升迴圈(自動加減速、到達爬行段自動轉入爬行,自動停車)功能。
8.3 輔助運輸系統
8.3.1 輔助運輸裝置應能實現精確定位,具備無線排程通訊、資訊傳輸、安全監控、故障診斷、自動停車等功能。
8.3.2 採用單軌吊進行運輸,物資、車廂的裝卸及運輸過程應實現自動化,若為點到點固定線路運輸,宜採用無人駕駛。
8.3.3 採用軌道機車進行運輸,應能實現智慧排程,若條件具備,宜採用無人駕駛。
8.3.4 採用無軌膠輪車進行運輸,應能實現智慧排程,若條件具備,車輛宜具備路徑智慧規劃、環境識別、智慧排程等功能,實現輔助駕駛或無人駕駛。
8.3.5 採用多種運輸方式進行混合運輸,應符合MT/T 1167 的要求,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接替宜為自動化換裝。
8.3.6 運輸物料應建立編碼體系,實現物料的集裝化,物料裝卸應實現自動控制,能夠和煤礦倉儲管理系統對接,實現物料運送全過程的資訊化閉環管控。
8.3.7 排程管理系統應具備運輸裝置的智慧排程和路徑規劃功能,實現運輸過程的智慧管控。
8.3.8 運人裝置應具備人員精確識別功能,並具備運輸軌跡回放功能。
8.4 供電系統
8.4.1 礦井供電系統應具有智慧防越級跳閘保護,跳閘保護應符合NB/T 10051 的要求。
8.4.2 應具備智慧選擇性漏電保護功能。
8.4.3 智慧變壓器應具備中性點電容電流補償功能。
8.4.4 智慧系統應實現狀態引數顯示、巡檢、故障錄波儲存、故障分析、智慧告警。
8.4.5 機器人巡視裝置應實現供電系統狀態、環境、安全保衛等自動檢測。
8.4.6 應對峰谷電量與能耗統計分析、電能質量監測。
8.4.7 變電站和配電室應具備自動滅火功能。
8.4.8 應具有智慧開關和關鍵負荷電纜的測溫和報警系統。
8.4.9 應具有智慧倒閘操作專家管理系統。
8.4.10 應具有汙染電網治理和諧波補償系統。
8.5 排水系統
8.5.1 井下各排水泵房應實現自動執行、無人值守,遠端集中監控。
8.5.2 應具備水倉水位、排水流量、裝置執行工況、環境引數、安防、消防等線上監測功能,具有裝置故障診斷分析、安全預警預報功能。
8.5.3 應具有負荷調控和管網調配功能,應能根據用電峰谷、水倉水位、礦井湧水量合理選擇水泵啟停數量和管路執行數量。
8.5.4 應具有水泵自動輪換功能。
8.5.5 應配備影片監控系統。
8.5.6 應具有水泵房能耗計量及分析功能。
8.5.7 應實現各水窩點水量監測,具有礦井湧水量實時預警功能。
8.5.8 排水系統宜實現與水文監測系統聯動預警與控制。
8.5.9 抗災強排系統應具備地面集中監測與控制功能,並具有水倉水位、電機貧水、電機溫度、過電流等綜合保護功能。
8.5.10 宜配備巡檢機器人,實現水泵房自動巡檢。
9 礦井安全
9.1 人員安全
9.1.1 人員單兵裝備應具備所處環境引數的實時採集功能,且能顯示本地和遠端環境引數;應具備無線語音通話功能;應具備實時影片採集、上傳,及調看遠端影片的功能;應具備精準定位功能;應具備危險狀態下逃生資訊的實時獲取功能;應具有應對各種災害的可靠逃生裝備。
9.1.2 礦井環境引數的實時監測資訊應具有與人員單兵裝備(維持單兵裝備的電量不得低於48 小時)進行實時互聯、音影片通訊的功能;單兵裝置應具備人崗匹配的生物特徵識別,作業過程中崗位操作指引的語音提示;具備近感探測功能,實現人員非法進入和違規誤入危險區域自動預警以及採掘工作面等重點場所、關鍵崗位人員三違行為的自動識別;井下所有區域的安全狀態實時評估及預警資訊具有與人員單兵裝備進行實時互聯,音影片通訊的功能。
9.1.3 井口應具備智慧檢身功能,當有人員未攜帶定位卡、自救器及未按規定佩戴個體防護用品、一人多卡、人卡不一致、飲酒、攜帶違規物品、證件過期、安全考核不合格、違章停工人員,入井時能夠自動識別並進行預警。
9.1.4 宜對井下邊緣死角單崗作業人員進行定位監控,超過一定時長無變動進行預警;宜對井下人員入井時間進行自動統計預警。
9.2 機電安全
9.2.1 應具有裝置線上點檢功能。
9.2.2 應具有裝置執行情況實時監測功能。
9.2.3 應具有裝置損耗性部件更換提示功能。
9.2.4 應具有裝置故障資料庫,能對裝置各部分的健康狀態進行實時評估,為裝置故障原因判斷提供輔助決策。
9.3 災害監測
9.3.1 根據礦井的災害型別,應具備相應災害的實時線上監測能力。
9.3.2 應具有監測資料的綜合分析功能,資料突變識別功能,並具有對安全狀態進行實時評估的功能,監測異常資訊可自動推送至單兵系統、廣播系統和地面煤礦資訊化綜合監控系統平臺。
9.3.3 應能根據災害監測資料、資料突變情況與評估資訊,智慧預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
9.3.4 應能根據災害監測資料、資料突變情況與評估資訊,自動制定相應的防害(災)及降害(災)方案。
9.4 安全風險預控管理
9.4.1 應具有完善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體系,並實現資訊化管理。
9.4.2 應能夠根據風險管控清單,自動進行風險的日常管控。
9.4.3 應能夠自動和手動定期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及預警分析,形成安全指數的動態評價。
9.4.4 應具有隱患庫,且隱患類別不低於國家和行業要求,並能自動更新完善。
9.4.5 基於隱患庫,應實現按相關規定進行隱患排查和隱患處理過程的標準化。
9.4.6 人機環管安全監測資料應滿足安全監管機構的聯網要求。
9.4.7 應具備手持終端現場檢查能力,實現隱患排查任務的自動派發、現場落實、實時跟蹤及時閉環管理。
9.4.8 應實現對隱患的多維度自動統計與分析。
9.4.9 學習培訓管理應具有員工線上學習、線上考核功能,並將員工技能掌握情況與下井考勤進行關聯。
10 資訊系統
10.1 通訊網路
10.1.1 有線主幹網路應採用礦用乙太網技術,符合IEEE 802.3 協議,頻寬10000Mbps 及以上,支援Ethernet/IP、PROFINET、MODBUS-RTPS、EPA 等工業乙太網協議。
10.1.2 無線主幹網路應採用主流高速頻寬4G、5G 無線通訊技術,WiFi 系統宜採用802.11ax 標準;支援井下移動語音通話、無線資料和影片等資訊共網傳輸。
10.1.3 二級交換接入網路應採用100Mbps 以上工業乙太網;具備組環功能,可形成子環,網路自愈時間小於30ms,能透過乙太網電介面或光介面接入礦井主幹網路;礦用二級交換接入網路裝置支援Ethernet/IP、PROFINET、MODBUS-RTPS、EPA 等工業乙太網協議,交換機應符合GB 51024 要求。
10.1.4 礦井低速無線網路應採用LoRa、ZigBee 技術,基站具備低速無線網路閘道器功能接入功能,數量不小於256 臺,節點接入數量不小於26 萬個,基站同時通訊節點數不小於1024 個;無線通訊距離不小於500m,傳輸頻寬在通訊距離以內不小於1kbps。
10.1.5 匯流排型接入網路應採用RS485、CAN、PROFIBUS、LONWORKS、FF 等;採用電纜、光纜等傳輸介質,採用樹形、環形、匯流排形、星形或其它網路結構。
10.1.6 融合通訊應支援低速無線通訊組網,支援匯流排型組網;礦井有線主幹網路以及無線主幹網路之間以IEEE 802.3 標準相互聯通;採用乙太網標準的二級交換網路以IEEE 802.3 標準相互通訊並接入礦井主幹網路,其他制式接入網路採用具有融合通訊功能的通訊閘道器,實現不同制式接入網路的融合。
10.2 硬體設施
10.2.1 資料處理裝置:礦端處理裝置上位機應採用工控機,資料獲取伺服器、應用伺服器宜採用國產自主可控伺服器,採用“雲-邊-端”資料儲存和處理模式;雲端資料處理:公有云選用成熟公有云或工業雲;私有云具備異地災備、虛擬化資源池;移動資料處理終端具有MA 認證,具備4G(或5G)全網通或專網頻段通訊,具備Wi-Fi 無線通訊功能,具備NFC、RFID、藍芽等近場通訊功能。
10.2.2 資料儲存裝置:資料中心儲存容量應不小於2TB;資料庫伺服器容量不小於300GB,應用伺服器儲存可組建RAID5,容量不小於300GB,磁碟陣列容量不小於20TB;雲端資料儲存:公有云儲存容量可彈性擴充套件,選用成熟公有云或工業雲;私有云具備異地災備,初始資源不小於20TB,且可線上增加硬體儲存資源;移動端儲存裝置RAM 不小於4GB,資料儲存空間不小於64GB。
10.2.3 礦井影片監控裝置宜採用高畫質解析度攝像頭,影片採集裝置具備影片切片、斷網續傳等功能;礦井影片監控資訊儲存系統容量不少於1 年的累計資訊量,其他資訊儲存系統容量不少於2 年的累計資訊量。
10.2.4 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裝置:礦用MA 認證井下端計算裝置,應提供AI 智慧識別和物聯網標準協議介面,透過嵌入式軟體系統應實現AI 感知與集控聯動,支援離線執行模式,形成井下業務場景閉環;支援後備供電。
10.3 軟體系統
10.3.1 應具有基於雲計算、容器、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平臺,應用軟體在平臺中統一部署、執行。
10.3.2 應具有統一的容器資料輸入、輸出規範,擁有分散式訊息佇列系統。
10.3.3 應支援多租戶機制,具有明確的應用入駐和使用者使用流程。
10.3.4 平臺應具備完成資料的統一儲存、計算及介面的能力;或透過規則制定以及建設外部資料中臺,可完成資料的統一儲存、計算及介面。
10.3.5 應提供公共的開發資源和資料資源,應用在統一的規則、流程要求下,實現開發流程的簡易化。
10.3.6 應配備“雲-邊-端”一體化智慧平臺,滿足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智慧感知與採控需求,保障“雲-邊-端”互聯互通,提供雲計算模型訓練、下發、升級等能力。
10.3.7 智慧排程通訊系統應具備音影片通訊及視訊會議等能力,可與井下排程電話、廣播系統互聯互通,通訊記錄儲存不少於6 個月,可呼叫其他應用系統。
10.4 資料平臺
10.4.1 應採用統一的資料傳輸協議實現各系統裝置的互聯互通。
10.4.2 應構建礦井大資料平臺,結合主資料管理、指標體系管理以及智慧分析,深度挖掘,形成礦井先進管理指標體系和社會化主資料體系。
10.4.3 應實現產業互聯、網際網路採購和網際網路營銷,智慧煤礦的煤炭銷售、物資供應、裝置維保等應經濟、高效、便捷。
10.4.4 宜構建先進的數字化礦井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一張網聯通、一張圖執行、一個庫管理、一套賬核算、一個平臺數據共享。
10.5 網路安全
10.5.1 應符合GB/T 34679 的要求。
10.5.2 礦井工業控制系統與企業其他系統之間應劃分為不同區域,區域之間應設定工業隔離區,並採用隔離技術手段。
10.5.3 通訊傳輸應具有通訊中斷、網路流量異常監測與報警功能。
10.5.4 應保證工業控制網路與企業網、移動互聯和遠端訪問等外部網路之間透過工業隔離區實現邊界防護。
10.5.5 應刪除多餘或無效的訪問控制規則,最佳化訪問控制列表,並保證訪問控制規則數量最小化。
10.5.6 在網路邊界、重要網路節點應進行安全審計,審計覆蓋到每個使用者,對重要的使用者行為和重要安全事件進行審計。
10.5.7 應對所有參與無線通訊的使用者(人員、軟體程序或者裝置)提供唯一性標識和鑑別。
10.5.8 應對登入的使用者進行身份標識和鑑別,身份標識具有唯一性,身份鑑別資訊具有複雜度要求並定期更換。
10.5.9 應啟用安全審計功能,審計覆蓋到每個使用者,對重要的使用者行為和重要安全事件進行審計。
10.5.10 應安裝防惡意程式碼軟體或配置具有相應功能的軟體,軟體需要經過離線環境中充分的驗證和測試,並定期進行升級和更新防惡意程式碼庫。
10.5.11 應採用白名單機制對操作員站、工程師站、伺服器與客戶機進行主機加固,將工業控制系統中的可信應用程式加入到白名單列表中,形成安全可信的應用程式執行環境,只允許經過工業企業自身授權和安全評估的軟體執行。
11 經營管理
11.1 生產經營管理
11.1.1 應符合GB/T 51272-2018 的要求。
11.1.2 應具有標準作業流程管理資訊化功能,並實現班組中每個崗位標準作業流程的精確推送。
11.1.3 應具有對班組成員自動進行考核的功能,並能根據考核結果自動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與學習計劃。
11.1.4 應實現班組管理資訊的移動互聯。
11.1.5 應具有生產計劃及排程管理、生產技術管理、機電裝置管理等系統。
11.1.6 生產計劃及排程管理系統應具有生產計劃及日常排程管理功能,可根據企業ERP 資料實現生產計劃排產。
11.1.7 機電裝置管理系統應具有健康狀況的遠端線上診斷功能,應具有定期自動運維管理及配件庫存識別功能。
11.1.8 生產級經營管理系統應具有規程措施編制、技術資料、專業圖紙設計、採掘生產銜接跟蹤、工程進度跟蹤、生產與技術指標、經營指標等無紙化管理功能。
11.1.9 礦井經營管理系統應包括辦公自動化管理、企業ERP 等系統,各系統之間應能互動資料。
11.1.10 企業ERP 應包括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運銷管理、物資供應管理、倉儲管理、裝置管理等系統,且應提供規範化資料介面。
11.1.11 應實現銷產聯動,智慧採選,透過以銷定產、按需配礦、集約運銷、物流自動化,建立先進的銷運產供協同體系。
11.1.12 應具有礦井精細化成本核算系統,實現礦井全要素成本核算管理,最佳化定額指標。
11.2 決策支援
11.2.1 礦井決策支援系統應能夠對生產系統和管理系統資料進行融合,且應能建立資料分析模型。
11.2.2 應建立動態排產模型,有效分析ERP 中的經營資料;結合生產管理資料制定合理的排產方案,實現對礦井生產和運輸物流環節進行合理排程。
11.2.3 應建立大型裝置運維及管理模型,合理調整裝置檢修及大型耗能裝置運轉時間,實現對主要生產環節裝置健康狀況、負荷率、故障停機率、能源消耗等指標進行分析。
11.2.4 雲端應實現各礦產能與資源排程的自動決策。
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釋出《智慧煤礦建設規範》省級地方標準,該標準由山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山西省能源局、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提出並組織起草。
煤礦智慧化建設是將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機器人、智慧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慧系統,實現煤礦開採、運輸、通風、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慧化執行,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
我補充下 幾個戰場聲望:1.銀翼要塞2.阿拉索聯軍3.雷矛衛隊打戰場就OK 灰舌死誓者 任務只有黑暗神殿入門任務線,開始於影月谷占星者/奧爾多提供的“巴爾裡石板”,完成幾個步驟後就會被要求前往守望者牢籠的密室找到阿卡瑪。 除了任...
理論上來講可以用1000m的路由器,但是沒這個人力要。百兆光纖使用千兆路由器無法提高有線的頻寬。百兆光纖寬頻,受制於有線介面的瓶頸,是無法提高網速的。百兆光纖寬頻,通常運營商提供的光貓都是百兆光貓。百兆光貓的上聯口是155M光口,LAN口是...
華為metro1000是華為的一款光傳輸裝置,原來叫155/622H,群路為155Mbit/s光口或622Mbit/s光口。支路為2Mbit/s電口或10M/100MRJ45型網口。該裝置不支援2.5Gbit/s光口和10Gbit/s光口。...
pi可以讀取各種感測器、外部裝置、網路資料等資訊。因為pi具備良好的擴充套件性和相容性,在連線各種外部裝置的同時,也可以透過網路讀取網際網路上的資料。此外,pi還可以透過GPIO讀取模擬訊號、數字訊號等資訊,進一步擴充套件其讀取範圍。pi的...
交換技術有三種,分別是: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它們的優缺點:一.電路交換的優缺點:電路交換方式的優點是資料傳輸可靠、迅速,資料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缺點是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閒時的通道容量被浪費;另外,如資料傳輸階段的持續時間...
1.網際網路是資訊機器,區塊鏈是事實機器網際網路是資訊的機器,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讓大家互相傳遞資訊。區塊鏈的資料結構,以及密碼學、時間戳等技術的組合,保證了一個數據上鍊之後就不可篡改、不可撤銷,但是可追蹤。因此相比網際網路來說,區塊鏈...
EVP可以有多個含義,以下是其中幾個常見的:1.企業價值管理(EnterpriseValueManagement):指企業透過戰略規劃、資源配置、業務流程最佳化等手段,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的管理方法論。2.電子現金(Electron...
PCI匯流排不屬於乙太網,它是一種用於連線計算機內部硬體裝置的匯流排標準。PCI匯流排最初由英特爾公司開發,後來被PCISpecialInterestGroup(SIG)推廣和標準化,成為了一種廣泛使用的計算機匯流排標準。PCI匯流排可以連...
現在的顯示卡多出的一個白色介面通常是DisplayPort介面。DisplayPort是一種數字影片介面標準,用於連線計算機和顯示器,支援高解析度、高重新整理率和高色深度的影片輸出。與HDMI介面相比,DisplayPort介面具有更高的頻...
關於這個問題,QiwiWallet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子錢包服務提供商之一,它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支付和轉賬方式。以下是QiwiWallet的優缺點:優點:1.方便快捷: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或網站輕鬆進行支付和轉賬,無需攜帶現金或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