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更新时间: 2024-03-18 14:57:39

最佳答案

《弟子規》到底是一本什麼書?我們要不要學?首先,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會說,《弟子規》是一本兒童啟蒙讀物,那是小孩子學的知識,成人不適於學,是的《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物,而把《弟子規》完全作為兒童啟蒙書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弟子規》不僅是一本啟蒙書,還是一本學習《四書五經》的濃縮本,也是一本規範人們行為的書。

《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二字,就會錯誤的認為,這是學生用詞。其實“弟子"是一個人終身學習的謙稱。。"弟子"即學生、子弟之義,人人都為人子女,人人都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 "規"就是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範:"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的規則、規舉。"弟子"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書的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這裡介紹一下《弟子規》作者李毓秀的情況: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採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享年83歲。李毓秀是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因而缺少傳奇故事。史料記載,在年輕的時候,李毓秀師從同鄉學者黨冰壑,遊學近二十年。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

《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李毓秀根據傳統對兒童啟蒙教育的要求,同時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我們成人來學習《弟子規》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自己學好了,做到了,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俗話說"教兒教女先教己",要把兒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學好,這樣才能夠當好身教的工作。講了這麼多的《弟子規》,你說我們成人要不要學習《弟子規》呢?針對當今社會人心浮躁、道德缺失底線的現象,人們自然希望從傳統文化典籍中尋找拯救的力量。特別是儒家的孝道觀念,作為維繫個人與家庭關係的基本倫理規範,依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道德標尺。《弟子規》主要講述儒家的倫理觀念和弟子規範,也可以成為今天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的一種讀本。但要理解《弟子規》的意義,必須將其放置在朱熹理學的體系之中。

  《弟子規》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小學”層面的禮儀規範,而在家庭倫理中“事親”是最為重要的,從“父母呼”開始,到“親所好”、“親有過”、“親有疾”等等,都有詳細的規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其作為古代禮教的基礎內容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今天看來,其中有的規範是不近人情也是不能效仿的。例如,“撻無怨”一句,出自《禮記·內則》,晚清羅澤南《小學韻語》解釋:“三諫不聽則號泣以隨之,亦以感動親心,庶幾或聽也。”這已經略去了“父母怒不悅而撻之流血”的意思。今天卻有“美繪國學啟蒙讀本”為此配上卡通圖,表現父親舉手要責打孩子而孩子委屈抹淚的樣子;有的版本還增加古代孝子忍受父母責打的故事作為解說,這種宣揚嚴苛禮教的內容,即使是與民國時期的增補本《弟子規》相比也是一種倒退。民國新式小學建立後,有的國語、修身教科書中保留了“孝親”和弟子日常規矩等屬於朱熹“小學”教育的內容。民間書坊刊刻的《弟子規》則透過新增插圖等方式,來拼接西學知識,例如,一種版本針對“天同覆,地同載”兩句,插入了一張“天覆地載”圖,竟然是半個地球。這說明在新式小學建立後,《弟子規》是主要在鄉間義學中流傳的儒家通俗讀物,其文字形式也是可以改編的。

  朱熹《小學序》講述了小學教育的意義:“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可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相互聯絡的,但修身是根本。“蒙以養正”的兒童教育,不僅是要學習為人弟子的規範,更包含著從個人到家庭、從治國到平天下的“類推”關係。《弟子規》在“總敘”中列出“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正是遵循“聖人訓”而來的,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落實到言行舉止的具體規範,不僅可以使兒童身體力行,還可以培養類推的思維,表達了儒家對童蒙教育的深層用意。這種類推思維涉及各種倫理關係,即使在當今,個人注重修身立德,又能推己及人,必然有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改善社會風氣。但是,在當今的社會制度和組織結構中,“事親”之孝行不能推及“事君”之忠(有人解釋“君”是“領導”)。而且,《弟子規》僅僅是童蒙讀物,主要講的是為人子弟(“為子當孝,為弟當悌”,對女子另有《女誡》《女論語》等讀本)的規矩,不可能完整闡釋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也不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完整體系,所以,不宜將《弟子規》的價值推及各個層面。

  在當今社會文化多元、道德觀念混雜的環境中,透過閱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無論是儒家的君子規範,還是道家的返璞歸真、佛教的內在修行,都可以約束個人的內心以及外在行為,激發向善力量,提升精神境界,抵抗世俗世界的汙染。目前的小學教育體制中缺少基本的“修身”科目,從童蒙養正的角度,讓兒童閱讀《弟子規》也是有意義的。但是,對童蒙讀物的價值應該參照歷史,加以辨析,不能過分拔高。特別要看清楚當今大眾媒體在傳播過程中所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其聲勢是史無前例的。這會有意無意地對普通讀者造成誤導,以為凡是被大眾媒體關注的,就是更有價值的(就是“國學經典”),就應該跟風而動,於是人云亦云,炒作愈烈,聲浪愈高,反而使人們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和質疑精神,可以說大眾媒體本身的傳播方式也改變了“國學”的含義。

弟子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著名學者、教育家,山西新絳縣人李毓秀編寫的少兒啟蒙讀物,和流傳甚廣的同樣是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等的不同,它主要是指導兒童如何做人的書。書中對在家庭中生活中怎樣做到孝順父母,兄弟姐妹怎樣和睦相處,出外怎樣對人彬彬有禮,以及一個人的言語行動方面應注意什麼,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讀書等都做了詳盡的指導

首先,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學《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他會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小孩學的。其實這個"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聖賢人的學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該作品的創作背景。該作品創作於康熙年間,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傳統優秀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規》是當時皇權、神權下的產物,滿族人以幾十萬人統治億萬漢族人,統治者需要順民、傀儡、奴隸。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薦舉山林隱逸、十六年開設明史館、十七年的薦舉博學鴻詞,網羅名士,弘揚儒學。這些舉措都促進了儒家的發展。《弟子規》正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作而成的。其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賈存仁將其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再次,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部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及教育意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裡面有七個科目,即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即學文,屬於智育修養。《弟子規》明確強調了做人的各項準則,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教育我們把對父兄的孝敬擴大到社會,"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我們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通篇講的是愛心。父母對子女傾注了無私的愛,子女應該以無私的愛回報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

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開傳統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員每日誦讀和領悟《弟子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學一句,做一句",潛移默化學會為人。中國司法部肯定海南經驗,將海南司法廳編著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教材》納入服刑人員教育統編教材全國發行。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該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弟子規》也是學習中國文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弟子規》三字一句,易學易記,文中穿插了相關文史知識、成語典故。《弟子規》所講的道理,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著手講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

謝謝邀請!關於《弟子規》這個小冊子對小編“芒碭赤子”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小編目前的主要就是復興、推廣、傳承華夏優秀傳統文化,小編與小編的團隊也曾免費辦過幾期國學講座,其中“芒碭赤子”主講弟子規》。

今天小編“芒碭赤子”就和大家一起了解《弟子規》這本書。

《弟子規》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但是儒家思想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的思想,在《弟子規》裡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它的作者是誰呢?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名叫李毓秀。他也不是什麼名家、大家,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如果是個大人物,我們翻開史書一看就知道。這位李夫子獲得的最學位“秀才”。舉人沒有考上,進士更跟他沒關係。他的主要活動幹什麼呢?大家知道,秀才能幹什麼?“教書”秀才只能當孩子王,開辦私塾。那麼他為什麼他能寫出去“弟子規”呢?這位李夫子學位不高,學歷以也不高。但是他用畢業的精力研究《大學》《論語》《中庸》等。我們知道,過去有好多科舉失敗者,往往在某個領域裡是個很棒的人才,李毓秀就是。

後來為了生活他就創辦了一個學校,講學講的非常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到什麼樣呢?他當時講學的環境非常艱苦,不像現在與地毯、水泥地。當時在他學堂周圍都是泥土地。所以他學堂周圍、門口都是腳印。這說明什麼?說明來聽課的人非常多,被人尊稱李夫子。

因此我們稱“弟子規”的作者李毓秀為清朝早朝的教育家、學者。他根據傳統對於蒙童的規範要求,再結合自己的教書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叫“訓蒙文”訓者教訓也,蒙者啟蒙也。是啟蒙教育孩子的一本好書。那麼“弟子規”和“訓蒙文”是同一部書嗎?“是”。那是因為後來“弟子規”經過另外一人的修訂。這個人叫賈存仁,他在“訓蒙文”的基礎上加以修訂,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是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成的,共為五部分。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共用了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四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進行了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這樣的一部好書,不正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嗎?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去誦讀《弟子規》,同時用“弟子規”裡面的規範對照自己、反思自己。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範,形式為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

它教育兒童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謹言慎行、信守承諾,多學多問,博愛大眾。《弟子規》含有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孩子的文化修養,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正面的初期的啟蒙教育作用。一直以來,文化界對《弟子規》的評價非常的兩極化。它的支持者認為這本書是國學經典,是古聖先賢的教誨。反對者則認為,《弟子規》水平低下,宣揚盲目服從,拿來教現代的孩子和成人是有害無利。

我認為,《弟子規》雖然算不上國學經典,但是屬於童蒙讀物。也就是說,這本書是為古代小朋友學習經典打基礎的。在現代,《弟子規》對兒童的初期教育起到積極的啟迪作用。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教育兒童,通俗易懂易記,教育兒童怎樣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初步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

至於《弟子規》裡有一些封建社會的糟粕內容,現代人不能過於苛求,在教授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就行。待兒童逐步成長並接受進一步教育以後,自然會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

一、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二、弟子規的含義:

弟子規是聖人孔子的教誨,首先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後,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

弟子規的主要內容共八章:

第一章 《總敘》——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則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則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謹》——修身之道。

第五章 《信》——為人之道。

第六章 《泛愛眾》——處世之道。

第七章 《親仁》——擇師之道。

第八章 《餘力學文》——學習之道。

三、弟子規的現實意義

《弟子規》是由一名教師以儒家經典為基礎,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編寫的,是一本關於做人的規矩及學習方法的書。

它共有八大部分,一千多字,形式上主要是三字一句,易學易記。在聆聽了錢文忠教授的講解後,找到《弟子規》原文,反覆琢磨,個人以為它有以下一些現實意義——

1、它有很強的針對性,明確地強調了做人的各項準則。一個人從小就要懂得孝敬父母長輩賢人,友愛弟兄姊妹他人,要學會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從小要懂得與仁愛之人打交道,並以之為榜樣,然後還要重視身體力行去弘揚傳統美德,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素養,古代是這樣,今天更是這樣,將來還是這樣。今天的孩子特別需要加強對孝,弟,謹,信,親仁這些美德的學習,獨生子女時代,人們更多時候是關注孩子關於物質生活,升學知識和就業知識的學習,卻降低甚至是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要求,致使很多孩子什麼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說話做事從不考慮父母、教師及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傾聽父母的心聲,有人這樣心痛地說:現在有些孩子是“四無”孩子,一無眼睛,不知道察言觀色,就是走進他人家中,他都不懂得觀察主人家是否歡迎,這種孩子眼中沒有父母,沒有老師,沒有善惡;二無耳朵,你和他面對面地講話,他居然聽不見,忠言、教誨更是聽不進去;三是沒大腦,是非不分,做事不計後果,闖禍,逃竄,再闖禍,再逃竄;四是無良心,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他都是油鹽不沁,滴水不進,即使父母死去,他也不會難過一秒鐘……《弟子規》在第一部分“入則孝”的開頭就要求弟子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多少小孩懂得這些規矩,又有多少小孩遵守了這些規矩,很多人進出家門無視父母的存在,或者對父母大呼小叫,至於“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就更不用說了,親人希望他做的,他偏不做,親人反覆警告不能做的,他偏要做,我常想,現在那些遊手好閒的孩子們,沉溺於網咖遊戲不肯回家的孩子們,吸菸成癮的孩子們,難道是家長沒有要求他們學好上進嗎?不是,沒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沒有哪位父母願意孩子打架鬥毆,沒有哪位父母一開始不是細心講解教育,可是那些孩子們把父母、教師的感受放在心上了嗎?今天,學習《弟子規》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們從小就必須懂得,父母是必須孝敬的,做人是必須守規矩的,必須懂得,世界上只有相對的自由,沒有絕對的自由,他必須遵規守法。

2、它是學習文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弟子規》三字一句,易學易記,更重要的是,它中間的許多準則可以和相關文史知識、成語典故結合起來學習,這也正是《弟子規》人文氣息濃厚的重要原因。例如,錢文忠教授在講解“父母呼,應勿緩”時,就講到了曾子和他母親之間的感人故事,我們知道曾子以孝聞名,說有一天,曾子進山採藥,只有母親在家,突然,家裡來了一個客人,老人家不知所措,就咬自己的手指,母親咬手指的時刻,曾子的心突然一抽一疼,於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曾子馬上想到是不是母親有什麼事,所以他急忙跑回家,一問母親,母親說有客人來到,我沒辦法接待,就咬手指盼你回來……表面上聽起來,這個故事很玄,但生活中這種心靈感應的巧事也不是沒有,我們更敬重的是曾子母子之間的那份聲息相通,那份心靈的默契,正如錢文忠教授所言,我們寧願相信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母子之間心靈相通,彼此呼喚時,連聲音都不需用……在講“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時,錢文忠教授又給我們講了漢代楊震拒賄的故事:楊震赴任途中,取道經過昌邑,他過去在荊州曾推薦的秀才王密,當時正擔任昌邑縣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間,王密懷裡揣著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瞭解你,你卻不瞭解我,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送金這件事在夜間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回答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著金子回去了。這個故事在傳誦中,演繹出更通俗的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故事讓我們知道了名言的出處,也讓我們懂得了成語“不欺暗室”的意思,懂得了一個人是否能“慎獨”是很關鍵的,如果獨自一人時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那便是真君子了……在講解“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時,錢教授又給我們帶來了東漢宋弘“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名言,這些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故事及它所蘊含的道理是很容易被人們接受的……

3、它特別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及學習文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一個人首先要能夠用自己的行動、精力對傳統道德身體力行,包括生存,包括敬老,沒有這些生活上的實踐行動,一味學理論,不顧父母的死活,不在生活中去搏擊,就會遠離生活,不知道生活的真相,難免會流於浮華,做事難免是紙上談兵。在這方面,清代著名詩人鄭板橋留給兒子的最後幾句話是值得每個人牢記的:淌自己汗,吃自己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不靠老天,不靠祖宗,才算真正好漢。反之,一個人有經濟條件,有足夠時間,有充沛精力,但卻只注重動手能力,只注重具體行動,不學習文化知識,也有可能會糊塗,會迷失。在物質生活得到較大善的今天,大多數人都應是有餘力學文的,但是,由於新的讀書無用論氾濫,一些孩子乃至家長認為,就算讀完了大學也不能很快地掙大錢,還不如馬上打工賺更多的錢,他們忽視了長遠利益,更忽視了讀書對全面提高一個人的素質的重要性,《弟子規》的三字箴言就是要人們注意學與做相結合的重要性,實踐道德很重要,學文化後你會做得更好;它還強調讀書的方法: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也就是說,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把“心到”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心到、聚精會神,才能進入真正學習的境界。“三到”,看起來簡單,但人們落實的並不好,現在,老師們發現張口放聲誦讀的學生越來越少了,而放聲讀對精力的集中,對體驗文章的美又是那麼的重要。接著,《弟子規》要求學習不要淺嘗輒止,而要求精益求精,要今日事今日畢,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愛惜書本……學習是這樣,推而廣之,做什麼事不是這樣呢,做什麼事不需要心到,眼到,口到呢,做什麼事不需要專心致志呢,做什麼事不需要注意細節呢,對什麼東西不需要愛惜呢,所以說,《弟子規》就是要求孩子們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獲得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

4、它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幾百年前的私塾先生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言簡意賅的準則要求,這說明他至少做到了以下幾條:對經典鑽研深,對文史亂熟於心,對職業高度敬重,對學生高度負責,有自己的思想……從這個角度說,每位家長,每位教師,每一個人都應以《弟子規》的作者為榜樣,主動積極地探索關於教育的標準和方法,把《弟子規》中的要求與今天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與《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結合起來,與公關禮儀教學結合起來進行宣講,以文史來講準則,以現實來講準則,以案例來講準則方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從各地學習《弟子規》的措施中,也可得到很多啟發,學習活動要注意生動活潑的形式,做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錢文忠教授的講解給我們做出了特別好的榜樣,首先,有央視這樣一個絕好的宣講平臺;然後,講解中,獨創性地用溫馨深情的歌聲開頭,歌聲隨講解的程序反覆出現,就像影視劇的主題歌一樣,營造出一種美好的學習意境,在一唱三嘆中強化聽眾對《弟子規》的理解與記憶;對於講授的內容,時而是童聲朗讀,時而是電視主持人的旁白,當然,更多的是錢文忠教授在引經據典、繪聲繪色地講解,錢教授恰到好處地引用了那麼多文史故事,將抽象的規矩變得有血有肉,有深厚的土壤,從而讓男女老少都喜歡聽,在教育上,我以為,錢文忠教授真是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特別關注人的健康成長,可以說,錢文忠教授賦予了《弟子規》更康健更陽光的生命,使一度沉寂的《弟子規》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並且,分外地光彩奪目,從這個角度說,錢文忠教授堪稱一代教育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儘管可能永遠無法達到他的高境界,但要見賢思齊,要心嚮往之,努力學習之。


1 儒釋道三家的根,我們要從這裡紮根,不紮根怎麼行?學習這麼多年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沒根。現在明白、覺悟了,真正懺悔,現在紮根還是來得及。

2 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經》,你要把它做到,那你就有根。你有這三教的根,無論學哪個法門,無論學哪部經教,肯定有成就。成就大小在乎你自己用功的勤惰,你要是發憤勇猛精進,成就就大;如果是懈怠懶散,當然你成就就比別人差。

3 現在的修學,最困難的是沒有紮根,疏忽了根本,所以我們很用功,學了多少年還是沒有效果,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儒釋道這三個根,我們要想成就不能不紮根。

4 再告訴諸位,自古以來,世世代代出家的這些祖師大德們、在家的這些高士們、真正有成就的這些居士,這三個根都非常牢固。我們今天對這個根疏忽了,我們學佛不能成就,毛病就出在這裡。所以要知道,這三種東西不是念的、不是背的、不是講的,要照做。

有的內容太迂腐,作家閆紅說它是“國學糟粕”。建議把寶貴的時間用在好書上,讀讀《詩經》《論語》《莊子》《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四大名著。


繼續學習植物

葡萄小苗澆水的正確方法

以下是葡萄小苗澆水的正確方法:1.觀察土壤溼度:澆水的頻率應該根據土壤溼度來決定。在澆水之前,可以用手指或水錶測量土壤的溼度。如果土壤表面感覺溼潤,但在幾釐米深處卻乾燥,那麼就需要澆水了。2.控制澆水量:葡萄樹的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但也不能...


葡萄結果後怎麼澆水

葡萄的澆水時間非常關鍵,而且澆水比施肥更加重要,知道為什麼嗎葡萄澆水比施肥更重要。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為60-70%,根系生長良好;80%以上,通風差,容易爛根;低於35%,根系生長被阻斷以花芽分化期為例,適度的水分控制可以防止延長和促進花...


門口栽蔥是什麼意思

門前種蔥是一些地方的風俗,對門是沒有影響的,我小時候門前就一直掛著把蔥呢。這種風俗的原因,是“蔥”和聰明的“聰”諧音,主人家期盼孩子以後能夠聰明,才在門上掛蔥的。一般是在孕婦平安分娩後,家裡人在大門上掛一塊紅布,告示鄉鄰孩子平安降生了;同時...


黃金萬兩植物擺放禁忌

黃金萬兩植物在客廳風水講究中,一般只用擺放一盆,避免客廳氣場壓迫或者環境雜亂,導致運勢不好;還要將其擺放在財位上,促使其更好的生旺發財,帶來財運,不可擺放在客廳財神下方,以免二者衝突導致破財。可擺放在客廳的大門對角,有助於轉運,並要遠離電器...


怎樣給杜鵑剪枝

1、修剪殘花杜鵑花的花期時間在每年的4~5月份之間,花期結束之後,養殖者需要儘快將植株上開敗的殘花,以及未開放的花苞全部修剪掉。長期未修剪的殘花,可能會耗盡營養成分,出現腐爛的狀況,從而滋生病菌蟲害。2、枝葉處理杜鵑花成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


毛杜鵑開花後怎麼修剪

杜鵑花生命力旺盛,養在家中顯得十分別致優雅,想養出優雅美麗的杜鵑花,那麼修剪就非常重要,按照要求修剪可更加美觀。1、修剪時間杜鵑花在一年四季都是可以修剪的,本身植株生長旺盛,剪口很快就會癒合,不會對植株造成過大的傷害。不過修剪時最好保證溫度...


獨杆橡皮樹怎麼能長側枝

1.摘除頂芽,打斷頂端優勢。橡皮樹的生長非常迅速,特別是氣溫回暖以後,也是修剪整形的最好時機。將頂芽摘除,橡皮樹沒有了頂端優勢,靠近頂端的2,3個側芽就會萌發,很快長出分枝。2.將莖杆短截。如果枝幹長得過高,也可根據株型將獨杆的枝幹短截。短...


月季發枝少是什麼原因

原因1:修剪少如果養了微型月季,不修剪也可以自己萌發很多的側分枝。像微型月季開花普遍很多,因為它枝條多,每個枝條都會開花,所以很容易花開爆盆。但對於很多藤本月季來說,可能分枝效能差一些,所以需要透過修剪來促發它多分枝。尤其是灌木月季,若不及...


藍色妖姬怎麼養

1、選取土壤藍色妖姬適宜生長在鬆軟肥沃的土壤中,種植藍色妖姬時,需要翻耕30-40釐米的土地,除去其中的碎石和根茬,再往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或者氮磷鉀複合肥料,為藍色妖姬提供生長所需要的養分。2、剪取插穗種植藍色妖姬時,需要準備消過毒的鋒...


最黃的芒果叫什麼

最黃色的芒果可能是指品種為阿爾芒果,這是一種普遍種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芒果品種。阿爾芒果果實呈橢圓形,果面光滑呈黃色,果肉呈鮮黃色,非常甜美。阿爾芒果一般種植於炎熱的氣候,成熟時間一般在夏季。它是全球芒果市場上的一種主要品種,除了在印度和巴...